行业资讯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关键性一步。科研与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一直是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中的痼疾,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这“最后一公里”,对提升我国科技水平与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资产评估事业应当在其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如何运用好资产评估这柄“利器”,使研究成果从科研院所的“保险柜”和“案头”走入企业和市场?针对这个话题,在日前举行的由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指导、北京市资产评估协会主办、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承办的科技成果转化与资产评估论坛上,业界的专家学者、相关部委的负责人展开了富有成效的探讨。
对于资产评估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意义,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党委常务副书记、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更华表示,资产评估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无形资产评估为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了定价难的问题;二是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三是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为科技成果入股提供依据;四是使科技企业与社会各方形成一种资产纽带关系,实现良性发展。他认为,当前的资产评估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已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科技成果转化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还有待加强;资产评估准则还有待完善,在无形资产评估准则的框架下,已分步制订专利、商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具体评估指南,但专门针对科技成果的准则还有待完善;同时,资产评估事业还需要培养更多人才、加强培训。
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党委常务副书记、纪委书记李玉国在致辞中表示,各研究机构、高校的科技成果的转化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科技创富效应进一步显现,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种方式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局面。但他也提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资产评估机构应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从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全局出发,为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保驾护航。
如何在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这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绕不开的问题。对此,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相关负责人从各自角度进行了介绍。财政部资产管理司有关同志就相关政策进行了介绍。他表示,财政部的政策制定本着最大限度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的原则,将切实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努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有关国有资产管理政策“舒适区”。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沈文京处长介绍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框架和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他表示,科技部下一步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就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等问题进行改革试点。教育部财务司国有资产管理处章亿发副处长介绍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估备案工作情况。201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共计办理科技成果评估备案项目619项,总金额15.90亿元。其中,转让项目评估备案425项,金额合计3.2亿元;许可项目评估备案58项,金额合计0.68亿元;作价投资项目评估备案135项,金额合计12.03亿元。
除了政策层面的支持,业界代表们进一步讨论了资产评估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作用以及各自所做的工作。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资产监管部高级经理侯瀚宇介绍了中科院国资管理体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知识产权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段志强则指出了当前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存在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理论方法尚需完善、标准亟待统一等问题。
在论坛最后,针对科技成果评估中的理论问题,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霖之介绍了业界最新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和贡献率模型。他表示,通过知识产权、技术团队、技术指标、经济指标、风险指标五大因素进行评估,以及运用科技成果贡献率模型,科技成果的资产价值评估将变得更科学完善,进而对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有益的贡献。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作者:见习记者 王一彤 编辑:韩昊 )